2023年9月1日,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經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1999年4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行政復議法,這部法律于2009年8月、2017年9月作過兩次部分修改。據悉,此次修訂,是行政復議法施行二十多年來的首次“大修”。
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把握行政復議制度定位和特點,貫徹落實改革部署,總結改革經驗,注重提升行政復議的公信力和權威性,重點解決制約行政復議發(fā)揮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的突出矛盾問題,將行政復議的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制度效能。此次修改行政復議法,適應新發(fā)展階段對行政領域各項工作和制度建設的新要求,修改內容亮點紛呈。
亮點一:優(yōu)化行政復議管轄體制 提升統(tǒng)一性科學性
行政復議管轄是指確立不同職能及不同層級的行政機關之間受理行政復議申請、辦理行政復議案件的分工和權限的法律制度。對于復議申請人而言,就是應向哪個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問題??梢哉f,行政復議管轄體制是行政復議的制度基礎。
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著力構建統(tǒng)一、科學的行政復議管轄體制,主要作了以下規(guī)定:一是明確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tǒng)一行使行政復議職責,原則上取消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行政復議職責。二是規(guī)定海關、金融、外匯管理等實行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稅務和國家安全機關,保留行政復議職責。三是規(guī)定國務院部門管轄本部門及其派出機構、授權組織作為被申請人的行政復議案件。四是對直轄市、設區(qū)的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作為被申請人的行政復議案件管轄,作出相對靈活的制度安排。五是規(guī)定對履行行政復議機構職責的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的行政行為不服的,申請人可以向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上一級司法行政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總的來說,關于管轄制度的最主要修改是,除垂直領導等特殊情形外,申請人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及其派出機構、授權組織等作出的行政行為不服的,以前是選擇向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今后是原則上統(tǒng)一向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比珖舜蟪N瘯üの姓ㄊ抑魅瘟胡椚绱私庾x。
亮點二:增強行政復議吸納行政爭議的能力 更好發(fā)揮主渠道作用
行政復議制度設計的初衷,是通過行政系統(tǒng)的自我監(jiān)督和糾錯,化解行政機關和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行政爭議,實現(xiàn)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保護。
如何把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發(fā)揮好、彰顯好,強化行政復議吸納行政爭議的能力是關鍵。
對此,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主要從擴大行政復議范圍、完善行政復議前置規(guī)定兩方面作了調整。
一方面,擴大行政復議范圍,增加明確下列幾種情形,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也可以申請行政復議:一是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賠償決定或者不予賠償決定不服;二是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決定或者工傷認定結論不服;三是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訂立、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xié)議、土地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等行政協(xié)議;四是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權益。
另一方面,優(yōu)化行政復議前置范圍,明確對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認為行政機關未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申請政府信息公開但行政機關不予公開等情形,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同時,將行政復議前置其他情形的設定權限由“法律、法規(guī)”修改為“法律、行政法規(guī)”,并規(guī)定對行政復議前置情形,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行為時應當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先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亮點三:新增多項便民舉措 切實保障當事人各項權利
“便民為民”是行政復議的一項制度優(yōu)勢。切實做到“便民為民”,既是行政復議制度的內在要求,也是修法過程中始終把握的重要原則。
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緊緊圍繞“便民為民”制度要求,在提出申請、案件受理、案件審理等各個階段豐富便民舉措,方便人民群眾及時通過行政復議渠道解決行政爭議,打造行政復議便捷高效的制度“名片”。
“一是申請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或者其他代理人代為參加行政復議。二是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行政復議申請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法為其提供法律援助。三是行政機關通過互聯(lián)網渠道送達行政行為決定書的,應當同時提供提交行政復議申請書的互聯(lián)網渠道。四是行政復議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表述不清楚,行政復議機關無法判斷其是否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在五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補正。五是對當場作出或者依據電子技術監(jiān)控設備記錄的違法事實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可以通過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提交行政復議申請?!绷胡椌唧w介紹道。
亮點四:完善行政復議審理程序 提高公信力公正性
行政復議審理是行政機關對被申請行政復議的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和適當性審查的過程,是復議程序的關鍵。提高行政復議公信力,關鍵在于提升行政復議審理的公正性,使行政復議取信于民。
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著力完善行政復議審理程序,不僅增加了專門的章名“行政復議審理”,還從兩個方面作出以下規(guī)定:
其一,關于行政復議審理的一般要求:一是規(guī)定上級行政復議機關根據需要,可以審理下級行政復議機關管轄的行政復議案件。二是規(guī)定行政復議中止、終止程序,對行政復議期間停止執(zhí)行行政行為的情形作出規(guī)定。三是完善行政復議證據規(guī)定,對申請人、被申請人的舉證責任,以及行政復議機關的調查取證予以明確。四是增加了簡易程序,促進行政復議案件的“繁簡分流”。
其二,關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案件的要求:一是規(guī)定除當事人原因不能聽取意見外,行政復議機構應當通過多種方式聽取當事人意見。二是規(guī)定審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行政復議機構應當組織聽證。三是規(guī)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行政復議委員會,為辦理行政復議案件提供咨詢意見,并就行政復議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和共性問題研究提出意見。行政復議委員會的咨詢意見是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重要參考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有關地方探索行政復議委員會改革試點,吸收專家學者等外部人士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進行研究,提出咨詢意見,供行政復議機關在作出決定時參考。這項試點取得了積極成效,有效提升了行政復議的公正性和權威性。為了更好發(fā)揮行政復議委員會積極作用,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對行政復議委員會專門作出了規(guī)定。
據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的規(guī)定,提請行政復議委員會提出咨詢意見的案件主要包括四種類型:一是案情重大、疑難、復雜的行政復議案件;二是專業(yè)性、技術性較強的行政復議案件;三是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管轄的對本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不服的行政復議案件;四是行政復議機構認為有必要提請咨詢的其他行政復議案件。
亮點五:優(yōu)化行政復議決定體系 強化執(zhí)行監(jiān)督力度
行政復議機關通過復議審理,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依照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對有爭議的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適當作出的判斷和處理,就是行政復議決定。行政復議機關作出的行政復議決定的質量和執(zhí)行效果,直接關系到行政復議的權威性。
為此,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進一步優(yōu)化了行政復議決定體系,一是調整行政復議決定的順序,將變更決定、撤銷決定和確認違法決定予以細化,并放在突出位置。二是強化變更決定的運用,增加變更決定的適用情形。三是對行政協(xié)議的決定類型作特殊規(guī)定。四是對調解書的制作和生效、行政復議和解等作出規(guī)定。五是規(guī)定行政復議機關在辦理行政復議案件中,發(fā)現(xiàn)被申請人或者其他下級行政機關的有關行政行為違法或者不當的,可以制發(fā)行政復議意見書。
同時,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還就強化行政復議決定的執(zhí)行監(jiān)督力度作出規(guī)定:一是規(guī)定被申請人不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書、調解書、意見書的,行政復議機關或者有關上級行政機關應當責令其限期履行,并可以約談被申請人的有關負責人或者予以通報批評。二是規(guī)定申請人、第三人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行政復議決定書、調解書,或者不履行最終裁決的行政復議決定的,根據不同的決定類型,分別由有關機關強制執(zhí)行。三是針對被申請人不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書、調解書、意見書的行為,規(guī)定相應法律責任。
(公司風險管理部供稿)